今年从巴西时间的3月3日开始的巴西狂欢节已经落下帷幕。狂欢节作为巴西特色的节日,不仅仅在本国盛行,更是吸引了全球无数的游客加入到这场盛会中。对外国企业那无疑也是一个商机和挑战并存的节日。而旅游、酒店和娱乐行业迎来高峰,但也显现出许多法律和合规风险问题。
一、巴西狂欢节隐藏着什么样的魅力?
巴西狂欢节(Carnaval)是巴西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2月或3月举行,确切日期根据复活节的日期而变动。这一盛大庆典起源于葡萄牙殖民时期,融合了欧洲、非洲和土著文化元素,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盛事。
节日期间,里约热内卢、萨尔瓦多和累西腓等城市尤为热闹,吸引数百万游客。2018年吸引了600万参与者,其中150万为国内外游客,是全球最大的狂欢节庆典之一。核心习俗包括桑巴学校(Escolas de Samba)的游行,彩车和舞者穿着羽毛、亮片服装表演,竞争“最佳桑巴学校”头衔。街头派对(Blocos)遍布城市,参与者随意穿着彩色服装,伴随桑巴、Frevo等音乐跳舞。而在饮食方面,街头小吃如Acarajé(黑豆馅饼)和Caipirinha(巴西鸡尾酒)更是节日特色。
二、狂欢节要放假?中国人也要放狂欢节?
狂欢节星期一和星期二都被列为“ponto facultativo”(可选假日),而随后的“灰色星期三”在法律上其实只有半天假,但在某些城市和州,如狂欢节氛围最强烈的里约,周三也被视为官方假日。尽管狂欢节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国家假日,但大部分企业仍然会选择给员工在这几天放假,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和公共部门几乎都不会在狂欢节期间工作。雇主若要求员工在这一天工作,需提供双倍工资或等量补休,即使在狂欢节高峰期,雇主也必须确保员工每24小时至少有11小时连续休息时间,每周至少有24小时连续休息日。
根据巴西《劳动法》第2条和第442条的规定,任何在巴西境内工作的个人,无论国籍或雇佣结构如何,都享有基本劳动权利保护,因此中国劳动派遣员工在巴西同样受到巴西《劳动法》保护。那么中国派遣员工在巴西是不是也可以享受狂欢节假期呢?中国派遣员工在狂欢节期间加班是否可以领双倍工资呢?《劳动法》明确指出,一旦被当地实体雇佣,不论雇佣结构如何,是否在当地签订了劳务合同,巴西人和外国工人都享有相同的劳动权利,包括假期和薪酬的权利。所以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不仅仅是在巴西狂欢节期间,随着中巴经济联系的越发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员工被派遣至巴西,中国投资者也选择在巴西开展业务。但跨越国界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在签证政策方面,中国员工和投资者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会遇到哪些签证问题呢?
对于中国母公司派遣到巴西子公司的员工而言,签证问题必须要注意,尽管是派遣员工,该员工依然需要巴西的工作签证(VITEM V),或如果派遣的是技术转移或短期技术支持的员工也需要临时工作/技术转移签证(VITEM I)。即便是派遣到自己的子公司,同样不能使用商务签证(VITEM II)或者旅游签证开展工作,巴西政府移民局和劳动局对此的监管十分严格,违规可能导致公司罚款、对员工驱逐出境、公司被列入监管黑名单等多项惩罚措施。
而对于投资者前往巴西投资所需要的签证与受雇员工并不相同。中国投资者前往巴西进行投资活动可以申请巴西的商务签证(VITEM II)或投资者签证(VIPER)。
商务签证(VITEM II)适合短期商务访问,包括参加会议、考察市场和进行初步商务洽谈。这种签证通常有效期为90天,可延期。
如果计划在巴西进行长期投资活动,可以考虑申请投资者签证(VIPER)。这类签证要求申请人在巴西进行实质性投资,通常需要提供投资计划、资金证明等文件。投资者签证一般初始有效期为2年,之后可以在巴西续签;若投资者在巴西投资项目成功且持续运营,投资者可在连续居住4年后申请永久居留权;申请投资者签证的申请人的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可以作为家属一同申请相应签证。
四、结语
巴西狂欢节作为世界文化瑰宝,既是巴西国家身份的象征,也是重要的经济活动。尽管狂欢节期间期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国定假日”,但星期二在许多地区被视为公共假日,中国派遣员工通常可享受休假或双倍薪资。而签证的选择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尽量避免因侥幸心理申请更容易通过审批的签证而引发的企业合规问题。成功的运营需要企业更加了解当地的法律,以确保劳务合规和投资合规。